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回到民国当小编 > 第十五章,神迹即将出现

第十五章,神迹即将出现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几位委员在讨论。

    “黄委员,冯委员超长隧道超长桥梁这些,恐怕现在我们最优先的是西南地区的几条铁路。”

    唐华说,“现在国家最需要的是渝汉铁路,从重庆到武汉。其次是昆明-南宁-广州的铁路,其中南宁到昆明的路段技术难度比较高。再次是贵阳过柳州最后到达南宁的铁路。青藏铁路……怎么说呢,也是很重要的,但国家建设最需要的是把西部和东部地区联系起来。”

    这都是技术难度比较高的。至于苏北铁路系统、天保(天津-保定)铁路这些,难点不在工程技术,就不在会上说了。

    黄文熙:“渝汉铁路的特点是需要大量桥梁大量隧道,其中的技术难点是特大桥和超长隧道。南昆和黔桂铁路呢,既有桥梁隧道的需求,还要克服喀斯特地形的难题。这喀斯特地形的地下洞穴和地下水侵蚀太厉害了。”

    冯叔瑜:“西南地区地震频繁,在断裂带修筑铁路还要考虑更多的地质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黄老,”唐华朝黄汲清招招手,“西南地质构造总数据库,您这几年忙得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“没几年,从建军油田勘探完成之后做的,满打满算才两年,”黄汲清说,“西南地质总库啊,还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,你们在决定铁路线路勘测的时候我肯定能整理出来。”

    唐华:“那李部长呢?”

    “老李啊,嘿,他在弄全国地质总库,西南地区除外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我看看,丁颖丁老今年又缺席会议了。”唐华每年例行想念一次这位杂交水稻的先行者。

    “唐院长,”戴松恩说,“丁老现在在北京,不过是被运到北京来做治病的。”

    “哦?这么严重?”

    “他去年底到今年初,在云贵高原勘测考察当地水稻种植情况和稻种亚种,长时间在茅草房住,甚至露营,得了重感冒,开始他就只吃吃药,后来病就严重了,3月份到广州住院,不太行,干脆把他送到北京来治疗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协和医院。

    “丁老,您今年可是七十三了,”唐华走进病房,“去年前年我都说过可以让学生和青年研究院去做野外工作,您在实验基地里不是更好么。”

    “1919年,我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,那时候中国的农业技术很落后,日本也很落后,可日本在努力发展新稻种,高产的、耐寒的、耐旱的,很多尝试,虽然大多都失败了,可他们还是在不断尝试。”

    丁颖在病床上半躺着,回忆年轻时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那时候我就想,日本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,他们这么重视农业技术,重视水稻稻种的改良,为什么呢?应该是为了让农业支撑工业的发展,用比较少的人口,比较少的土地,就能养活大量的工人,这样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才可以提高。”

    “杂交水稻,是很有希望增加农业产量的一条路子,农村工作部邓部长特别关心这件事,唐院长您也直觉觉得这条路能走,那我们就全力以赴地走下去了。”

    唐华:“丁老,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这是客观规律,我和邓部长都没有催您。”

    “但时间毕竟也过去五年了嘛,”丁颖说,“五年,也该出成果了。”

    唐华:“您的研究有突破了?”

    丁颖笑道:“不是我的研究,是我徒弟的研究。我现在有两个徒弟,他们任何一个都比我还有农学部的这帮子老头加起来都厉害。我的工作其实是给徒弟的研究搭把手呢。”

    唐华:……

    “今年六七月,实验基地的早稻收割,到时候是否成功,就可以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海南岛南红农场,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水稻第一实验基地(海南基地)。

    张先程扛上一把铁锹,从宿舍走向试验田。

    五月的海南炎热如火,虽然还是上午八点,田间的微风已能把人熏得出汗。

    “张研究员,试验田的水我已经放过了。”

    “是吗?那好,我们就顺便除除草吧。”张先程说。

    “前天才除过。”

    “两天了,野草也会长出点芽了。”

    稻田里的稻子已经能看见稻穗了,一丛一丛,翘翘地指着天空——这说明水稻还没灌浆,如果稻穗都是饱满的稻粒,它是会下垂的。

    一边在田间瞪大眼睛找杂草、拔杂草,张先程也用目测的方式估测这片水稻的长势和收成。

    “很明显,这一季水稻的增产很明显,”张先程说,“到六月份,我们就可以报捷了。”

    “还是丁老的眼光毒辣,很早就看出了雄性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关键。”

    张先程:“是啊,然后我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